查看原文
其他

那些因接近权力而欣喜的年轻人

2017-02-09 景素奇 杨林毅 辩护师
编者按:

人们想象着铁幕里的一切,期待着里面的人的恩赐。若能与铁幕有一星半点的关系,便兴奋不已。若有认识的人进入其中,更是与有荣焉。若自己有幸走入铁幕,那澎湃的心绪,非一时可平。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芮成钢




状元出身的芮成钢,青年得志,央视抢眼;平视政要,问遍全球。但2014年7月11日,他突然被检方带走了。一切精彩戛然而止,徒留一只空话筒……春风得意中,是什么毁了他?


如果说宋林、郭振玺,都属于成熟期中年跌倒,那么芮成钢,则属于冉冉上升的青年期就骤然陨落。芮成钢走过的路,是当今几乎每一个青年才俊都想走的。只是芮成钢借助央视平台,走得更快,影响面更大。而他出事了,引发的议论自然就多,反思的价值就更大。


当我一边读芮成钢的闪光经历,一边在想:芮成钢从上高中开始,就一直绽放精彩,且连年不断。他采访过的诸多名人,绝大多数记者也许一生中都采访不到其中一位。但是人生经验告诉我,如此年轻、如此快速大量的精彩,其背后必然会隐藏着大量的隐患。客观环境因素当然有,但为什么偏偏是他出事了?我想还是从他自身找原因。一个是心太大了,另一个是心太急了。



心太大,难免自欺


“达沃斯论坛期间,我和我的好朋友、美国前总统克林顿一起吃饭,并讨论了全世界如何携手战胜全球金融危机……”,这可是芮城钢自己说的。芮成钢的“朋友”可不止这一位,要么是总统,要么是首相,要么是首富。当他自称要代表亚洲向奥巴马提问时,那口气,中国的一个部长、省长、企业家根本就不配做他的朋友,根本就不值得他来提问。这就是心太大。


其实,芮成钢的身份只是央视一名记者。


他充其量就是一名英语流利、有才华的优秀记者。采访这些名人,就是工作平台赋予自己的本职工作。他误把自己的机会当作了自己的身份。这就像皇帝身边的护卫看门,王爷和大臣给点银子,打声招呼、打探个消息,就自以为自己高过王爷和大臣,甚至以为自己是皇帝。他或许真的认为自己的现在,或自己的未来能成为甚至超越这些首脑、首富,私下里对这些首脑和首富们品头论足。他真要成为他采访过的对象,或与之成为真正对等的朋友,没有凤凰涅槃,是根本不可能的。但心高气傲、自我认知模糊的他,却自认为已是那个层面的人。而就冲他这种高调炫自己,他就不会成为那样的人。


心太急,必然自误


芮成钢一方面心大,一方面又心急。为什么心急?


我常说:人生在世,40岁以前,总是很急;40岁以后就不急了。原因是40岁以前心大,总想干很多事,但自己能力和精力均有限,所以着急;40岁以后,明白干好一件具体的事情就已不易,所以能沉下心来,也就不急了。我看了上期《中外管理》杂志杨光写的卷首语,感触颇深:“急,是因为弱者思维。”建议大家去读一读。40岁以前的年轻人想干大事又干不成,是心理上的弱者,自然心急。恰好芮成钢的成长经历,和他的语言行为,无不写满了一个字:“急”——急着给生命添彩,急于成名、急于发财、急于升官。急是弱者希望翻身的体现,但急过了头,就要付出代价。


急于成名


芮成钢成名太早了。从其成长经历中,从其获得的名头中,从其写的书中、从其博文的措辞中,无不流露出急于成名的心理,而早早就身陷虚名当中。24岁起,他就荣誉连连,有时一年之中获得多项荣誉,而且这些荣誉都很响亮,再加上自己的职业使得自己知道如何传播这些荣誉……笔者作为过来人,可以理解一位年轻人那颗躁动的心,对荣誉的渴望有多么强烈。只不过大多年轻人都没得到,但芮成钢几乎都得到了,而且多得与其年龄不相匹配。


2012年,35岁的他带着《虚实之间》回中学母校签售的精彩场面,令跟随的记者朋友都看呆了。那些排队等候他签名的莘莘学子们,当时是否内心都有“做人当如芮成钢”的壮怀?中国的家长、师长都寄希望孩子、学生早出名、出大名,总拿那些少数成名的孩子来比自己的孩子,这无形中给孩子太多的压力与期盼,早早就埋下了急火火的不健康心理。“出名要趁早”?大家看看那些20岁前后就出名的文体明星们,后来的人生大多是什么样子?而一代名将霍去病,干脆24岁就死了。


急于发财


芮成钢是有经营头脑的人,也是千方百计追求财富的人,这个时代的烙印深深地打在了他身上。25岁就和他人合伙成立了公关公司,33岁又被全球第一公关公司收购,芮成钢全部撤股。这期间芮成钢获得了多少收益,恐怕只有他自己说得清。从公开的资料表明,芮成钢的公司一直是本土公关十强,并成为自己供职机构的供应商,玩起了左手权力、右手财富的游戏。我想,估计芮成钢很早就实现了财富自由。追求财富,很正常,但急于追求财富,就有可能不择手段,有可能违法,就有可能走偏路、歪路、邪路。


急于升官


年轻人上进是好事,但急于上进就是个心理问题。芮成钢有名、有钱了,官路上的冲击也当仁不让。他虽然因为年轻,还没有升到郭振玺的职位,但却成了郭振玺的得力助手;虽然只是处级干部,但实权却很大。在CCTV这样顶级牛的平台上,加上非常出色的能力与业绩,谁面对权力的巅峰都会想入非非。从曝料看,芮成钢不余遗力地攀附权贵——因为这是升官最佳的途径。在接受采访时,他说自己每年都会跟基辛格会面三次,日本前首相菅直人给他题过字,而澳大利亚前总理陆克文曾帮他调整领结。说这些东西想表达什么?可以想象,在攀附权贵的市场上,他不知付出了多少努力……


 芮成钢们如何“不出事”?




先解决“心大”问题


一位30岁的年轻人曾给我这样描述他的职业规划:40岁成为亿万富翁,50岁进政治局常委,60岁学冠全球。这代表了这个时代绝大多数年轻人的真实想法和做法,而它是我们从小受到不健康价值观教育污染的结果。


人活着是干什么的?还是想引用芮成钢高三班主任姜守传老师的一段话:“成钢,你要明白,不管央视给你带来过多少耀眼的光环,你从事的只是一个工作而已。人生在世,每个工作都是谋生的手段罢了。”我想这位姜老师应年逾半百,明白了许多人生的道理。


这不由得使我回想起,高考前填报志愿。大多考生们都想干一番伟大的事业,而我当时的想法是:上大学,就是为了找一份工作,更容易找一份好一点的工作而已。不论多牛的平台,即使你到了联合国总部工作,也只是一份工作,也是自己谋生的手段。即使你做了亿万级的大老板,也只是自己谋生和全体员工谋生的平台。只是平台不同,谋生的难易、方式不同罢了。能有此平常心态,你也就不火急火燎了。


再解决“心急”问题


解决了心大的问题,才有助于解决心态急的问题。通过干好工作,获得财富、权力、荣誉是常态。但是不能急,因为权力、荣誉、财富都是有重量的,获得太快了,自己就承载不起,会把自己压垮。所以,人生在世,要慢慢来,等到自己能承载动时再获取它。


获取荣誉、权力、财富,应把握四个原则。


第一,不交叉原则。追求权力、荣誉、财富没有错,但三者一起追,肯定出问题。像芮成钢,利用手中的权力和名誉开了公关公司,来换取财富,就是交叉。好事情你都同时得了,你担不起。


第二,打倒八折原则。自己总认为付出得够多了,为什么还没有得到?其实,还是付出得不够。正常情况下,把自己的付出,打倒八折才是自己应该得到的,比如自认为自己付出了十分的努力,其实才有两分的功夫,应该继续再付出八分的努力,才可能成功。


第三,对等原则。追求这些东西一定要对等,不对等的不要追。什么叫对等?什么叫自己能承载得动?尽全力能得到即可。什么叫尽全力?就是垫垫脚够着即可,如果垫垫脚还够不着,就不要蹦起来,更不要搬凳子和梯子。市面上流传的成功学,总是告诉你搭梯子、甚至要搭云梯上九天揽月,这种急躁的弱者心态,最容易出问题。因为,蹦起来时容易摔倒;而凳子或梯子一旦出了问题,自己跌下来就更惨。比如芮成钢。


第四,慢慢来原则。即使追求出名、挣钱、当官三者其中一项,也不可操之过急,慢慢来。人生长着呢,追到手那么早干什么?如果自己是大海,就不要嫌弃涓涓溪流,一点一滴地积累,这些东西总有归你的时候。不要高傲地炫才,不要担心全世界不知道自己。所以,要想追求持久的成功,就要把自己铸造成大海的胸怀,低调默默地一点一点积累。火急火燎,纵是天才遇到天时,终成不了大器。(景素奇)


附文:


蔡慎坤:芮成钢的红与黑


新媒体《直面》近日突然公布了一份吉林省蛟河市人民法院执行通知书,执行通知书显示,央视曾经的风云人物芮成钢因为触犯“受贿行贿”罪,被判刑六年,起刑日期为2015年5月18日,刑满日期至2020年12月11日。


搜狐网、中财网等媒体随即都报道了芮成钢被判刑的消息。搜狐网说,根据该案判决书的编号,可以推断出芮成钢案应是2016年6月判决。2016年4月,《中国经营报》曾引述吉林省法院核心人士的话称,包括芮成钢在内的央视系列案件将进入吉林法院审理程序,涉及央视的共有34件案子已移交过来29件,不日将进入审理程序。


2月13日,《人民日报》发表了一篇名为《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芮成钢》文章,批评芮成钢心大心急走邪路,急于成名发财升官。文章称:状元出身的芮成钢,青年得志,央视抢眼;平视政要,问遍全球。但2014年7月11日,他突然被检方带走了。一切精彩戛然而止,徒留一只空话筒……春风得意中,是什么毁了他?


如果说宋林、郭振玺,都属于成熟期中年跌倒,那么芮成钢,则属于冉冉上升的青年期就骤然陨落。芮成钢走过的路,是当今几乎每一个青年才俊都想走的。只是芮成钢借助央视平台,走得更快,影响面更大。而他出事了,引发的议论自然就多,反思的价值就更大。


当我一边读芮成钢的闪光经历,一边在想:芮成钢从上高中开始,就一直绽放精彩,且连年不断。他采访过的诸多名人,绝大多数记者也许一生中都采访不到其中一位。但是人生经验告诉我,如此年轻、如此快速大量的精彩,其背后必然会隐藏着大量的隐患。客观环境因素当然有,但为什么偏偏是他出事了?我想还是从他自身 找原因。一个是心太大了,另一个是心太急了。


今年40岁的芮成钢曾主持央视财经频道节目《全球资讯榜》、英语国际频道节目《财经中国》《中国投资指南》等栏目,获得过中国播音主持“金话筒奖”,2005年被美国耶鲁大学授予“耶鲁大学世界学者”荣誉称号。


2014年7月11日,芮成钢被吉林检方带走调查。芮成钢被捕后,与他有关的各类传言不断。有报道说,芮成钢与央视财经频道原总监郭振玺、原制片人田立武等人涉嫌受贿案有关。也有传言说,芮成钢卷入高层权斗之争,并与高官之妻有染。甚至还有消息称,芮成钢涉嫌出卖机密,可能被判死刑曰曰。


芮成钢究竟犯了什么罪?如果芮成钢只是因为“受贿行贿”而被判六年徒刑,表明此前有关他的一些传言未必是真,比如卷入高层权斗之争,并与高官之妻有染,出卖机密等等。但令人蹊跷的是,一个电视节目主持人,被消失几年之后,被莫名其妙戴上一顶“受贿行贿”的帽子,让人觉得不可思议。


按说这样的案子,应该公开审理,不必遮遮掩掩偷偷摸摸,也可一举粉碎此前的种种谣言,然而现在看来,芮成钢一案依然扑朔迷离,给公众或未来留下诸多待考的悬念。


芮成钢当年被突然带走,不亚于一个省部级高官落马,整个舆论场上可谓是彻夜未眠,《起底芮成钢:那些鲜为人知的故事》《芮成钢及家人成立公司 利用采访资源牟利》《央视主播芮成钢被带走 曾调侃“搞关系必须的”》等等文章充斥社交网络和各类主流媒体。


7月11日晚19时39分,央视《经济信息联播》官方微博发布节目预告,芮成钢、谢颖颖两人将是当晚直播节目主持人。然而节目开播后,只剩谢颖颖独自一人主持,常设的另一个主播位空置,连话筒都没来得及拿下。


媒体透露央视内部对芮成钢被带走毫不知情。芮成钢被带走的具体时间、地点也没有一家媒体能提供权威说法,也不清楚是被调查还是协助调查。此前6月1日,最高检通报,央视财经频道总监郭振玺、制片人田立武涉嫌受贿罪,已被检察机关立案侦查并采取强制措施。6月6日,财经频道制片人王世杰被有关部门带走接受调查,随后还有一位年轻女主持人和一位女编导也被带走。


芮成钢当时被盛传也被带走,2014年6月3日,芮成钢助理向媒体做出回应,称网上的传闻都是虚假消息。当晚,芮成钢亦发表微博,疑似回应传闻:“古代两位禅师的对话。寒山问拾得:世间有人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骗我、贱我,如何处之?拾得笑曰:只要忍他、让他、避他、由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过几年,你且看他。”


芮成钢是《环球财经连线》、《经济信息联播》等多个栏目的主播,曾对包括微软总裁、意大利总理在内的数百名国际商业界、经济学术界及政界的领袖人物进行过专访。在他的同事眼里,“芮成钢是整个财经频道国际化的标志”。


通过央视这个中国最大的媒体平台,芮成钢被打造成这个国家最富代表性的年轻精英形象,“形象好,气质佳,自由游走在中英文之间,博客和微博上最多的就是和世界名流的交谈与合影--他从不吝于展示自己和这个世界的密切关系。他与比尔·盖茨共进早餐,参加克林顿的私人聚会,和澳大利亚前首相陆克文的良好关系更是尽人皆知。”2012年的《南方人物周刊》如是报道芮成钢。


不过芮成钢的作为也引发过不少争议,例如让“星巴克从故宫里出去”、代表亚洲提问奥巴马等言论和表述。更有意思的是芮成钢曾当面调侃美国驻华大使骆家辉,问他坐经济舱是否有意提醒“美国欠中国钱”?骆家辉当时回复他:作为政府官员,不管是其领事馆的官员还是北京大使馆的,也包括总统的内阁成员,一般乘机出行都是坐经济舱。


对此,芮成钢抨击骆家辉总是抓住一切场合和机会不遗余力的宣传推广美国价值观。只说美国的好,不提美国的差。指骆家辉可能是历任美国驻华大使中最愿意展示自己,也最善于展示自己的西方政客。从背包喝咖啡,到坐旅行车,坐经济舱,都精准的得到拍摄传播议论。


总之,芮成钢长期活跃在政经舆论舞台上,自始自终传播着正能量,他自己也万万没有想到,在春风得意的人生巅峰,会一下子跌入深渊,他曾经展示给亿万公众的形象,都是堪称大红大紫大富大贵,而背地里却干了许多肮脏黑暗且又卑鄙的勾当,成为这个时代具有中国特色的“双面人”“伪君子”!


芮成钢的悲剧,不禁让人想起《红与黑》中的悲剧性人物于连,于连卑微的出身,双重的人格,在一个充满禁锢的时代,于连一踏上社会就以不同凡响的举动、咄咄逼人的姿态打进贵族圈子,既得到贵夫人的青睐,又给市长戴了“绿帽子”;既博得侯爵小姐的恋情,又得到侯爵的宠爱。于连对自己的才华深信不疑,盲目的自尊往往也夹杂着深深的自卑……尽管是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历史背景不同的社会制度,红与黑的悲剧人物命运又是何等相似,更为有趣的是,在当今这个貌似繁华的时代,还有数不清的悲剧人物,活跃在政经大舞台上,我们只能在一旁默默地看戏,看小丑们如何卑劣地表演。


杨林毅:那些因接近权力而欣喜的年轻人


数年前,一位供职某部委、未及而立的学长请客。席间谈读书,他道:一次,被部长问及大学生何以就业难,他引用郎咸平五个观点回应。后部长随总理出访,总理也问及就业问题,部长以此答之,总理甚慰。言罢,学长似对此例很满意,端起茶杯,抿了一口。

酒过三巡,学长问我来自哪里,我答福建。他似有所悟,笑言,下福建时,某厅赖厅长不住劝酒,甚是无奈。言及理想,学长希冀成为一名技术官僚,自部委而地方,任一市之长。

在座诸人,皆被学长的人脉与见识所折服。包括学长在内,诸君似已忘记饭局目的---此前被告知的是,负责研究生会的学长要与社团商议法律援助合作事宜。然曲终人散,只字未提。

数月前,与自称诗人的朋友喝酒,其人常有批判权势之言论或作品。言谈间,女友希望年已而立的他有份稳定工作。诗人则坚持自己的想法,稳定工作于他而言极易,因他有一官至部级的亲戚,“你知道什么是部级吗?!”他对女友说。

让人产生错觉的类“成功”

不只是认识高官或身处国家机关,让这样的年轻人引以为傲。官员和官府所代表的权力和地位,让接近或身处其间的人,也似乎获得它们的力量——指点江山、翻云覆雨。这种心理状态与独自完成项目、读完一本重要著作、完成一幅作品,所带来的成就感类似,简言之,是一种“成功”的感觉。而且,还是“年少成名”。

这种心态,会让人对自身能力产生错觉。工作不再只是职责范围须为之事,能够参与貌似高大上的事务,似乎真意味着自己能力出众。

是的,你可能出入国家机关,迎来送往电视中常见的官员,参与关系某地民生的重要决策,侦办一起昨日刚被新闻报道的案件。或者,与任重要职务的亲戚吃过一次饭,这位官员曾满嘴酒气地给你诱人的许诺。这些经历成为你与人交往的谈资,在不同人面前反复咀嚼。亲戚长辈投来赞许的目光,严令孩子向你看齐;同学钦佩或嫉妒,你走在他们前面;你动心的姑娘也对你动心不已,认真考虑你的追求。

你享受这样的感觉。或者说很难有人拒绝享受这样的感觉。渐渐你被自己迷惑了。“成功”来的太容易,不需要努力掌握新技能,研究工作领域的艰深议题。而且,你也没有动力这么做,部门前辈既有的经验足够你承袭并应付日常事务。你确实正起草一份重要文件,更愿意参考前辈的既有成稿,模仿观点和语气。不过,也只能这么做,体制内的语言,不能以正常的写作标准衡量。

偶尔,你察觉自己很久没有扎实看过一本重要的书,思考过原先感兴趣的议题,画笔或钢琴在角落里蒙尘。你不再觉得这些有那么重要了,你的 “成就感” 早已不来自于此,更不会认为这些事情对工作有任何帮助。或许更愿意看到,起草的文件是否让领导满意,长期加班领导是否看在眼里,参加的每次酒局于人脉拓展、职务升迁是否有利。

原本,也是一个意气风发讨伐权威的年轻人,入职后,很快就放弃本不坚实的立场,转而为某种原先你所警惕的权威观点代言。你觉得,这样的观点更中正平和。你觉得,那些批判多是书生不切实际的意气用事。你接近权力,发现它们不似原先想象的那般面目可憎。还发现,权力在被审慎地使用,为人民服务。民众所声讨之事,非权力所不欲为,实有许多权力所难为,或要一步步改进,不可操之过急。

你不再试图理解或宽恕民众的愤怒,转而希冀民众多理解权力的苦衷。你在网络的发言,围绕着“要相信政府”、“权力非你所警惕那般放纵”展开。

权力在想象中被异化

以平常的眼光审视权力,对体制内的年轻人而言,可以将目光集中于如何更好履职,同时保持思维与人格的独立,不受因行政级别形成之威权侵蚀以至只能跪着行走。于大众而言,不再对权力抱有想象,承认“领导”也是普通人,可以敢于监督和质疑权力的运行。而且,在发声时,像是与平常人的日常交谈或辩论一样,多些理性,少些戾气。

至于有些“领导”,对权力同样有想象。基层领导认为从北京下来的人充满神秘的能量。在他们的想象里,这些人即便级别不高,但也是整日和高级别领导觥筹交错,眼界人脉自然不俗。这让很多高级骗子有了可乘之机。确实,只要演技得当, “领导”这种角色是可以被扮演的。媒体曾宣传过一位村官,28岁年纪,却扑面而来一股成熟“领导人”的气息,白衬衫、抹胸裤,数人簇拥,嘴盈笑意,于田间调研。

曾有传言,地方副省级领导难以求见中央实权部门处级干部,小官大权。这样的故事强化了人们对权力的想象。这份想象还带着艳羡的成分。不知你是否有这样的经历,回乡休假,拜访长辈,总会谈起谁家亲戚任职某中央机关。这样的标签可以瞬间让这些素未谋面的人变得“高大上”,以为他能量巨大。不需要考量,他可能是一位已然被职业倦怠困扰的干部,背负着沉重的房贷压力,难以担负父母重病治疗的费用。但这一切,都在老家的乡亲们对权力的想象中,被忽略了。

为什么我们对权力充满想象?

一个重要的因素,是权力一直被刻意神秘化,塑造成永远正确、永远考虑人民利益和长远利益的正义神像。人们难以获知权力如何运行,政策如何制定产生,与自己利益攸关之事如何被决定。一切只在铁幕后运转,人们只能收听那个挂在铁幕外的唯一一个广播,反复播放着,“相信老大哥”。

这种神秘的气氛,让身处其间的执行者也沾染了神秘的气息。民众愿意相信,这些人拥有非凡的能量,才智卓绝,手握国家发展的舵盘,除了他们,其他人都没有能力参与治理。虽然看不清如何运转,但这好像真是一件极其极其复杂的事情。偶有官员透露其中一二,人们便惊叹不已。

不定期地,铁幕里会传出风声,人们将被赐予一些权利。于是,各路人马纷纷预测,还开出赌盘。过了许久,贴出告示,竟确有其事。人们欣喜若狂,庆祝再次被开启的“新阶段”,走在被开辟的 “新道路” 上。

人们想象着铁幕里的一切,期待着里面的人的恩赐。若能与铁幕有一星半点的关系,便兴奋不已。若有认识的人进入其中,更是与有荣焉。若自己有幸走入铁幕,那澎湃的心绪,非一时可平。

这并非正常的现象。我们真的该期待,铁幕何时可变成民众有序参与的议事大厅。也该放弃,对权力的过度想象和美化。(杨林毅)

本文来源法治内参 思想酷。辩护师(ID:bianhushi)整理发布。

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以上信息。


关注“辩护师”律师团队微信


◥▼◤在如洪流的时代


精致阅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